2022年2月電動車銷量依然保持高速增長,需求強勁,銷售33.4萬輛,同比增長184%。2月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22%,同比提升13個百分點。2022年2月動力鋰電池裝機量13.70Gwh,同比增長146%,從裝機結構來看,三元裝機5.85Gwh,同比增長76%,鐵鋰裝機7.78Gwh,同比增長247%,占比57%,環比繼續提升2個百分點。2022年1-2月國內光伏新增裝機10.86GW,同比增長234%,下游需求表現強勁,2022年3月風電行業招標維持高景氣,海上風電招標陸續公布,為后續海上風電發展奠定良好基礎。
鋰電池產業鏈整體估值已逐步回落至中位數水平,2022年行業高景氣度有望延續,整體維持大兩位數以上的增長水平。建議關注2022年盈利能力有望修復的電池環節,競爭格局好,疊加儲能放量的拉動,相關標的有寧德時代、億緯鋰能、比亞迪等;電池技術升級的核心環節正極材料產業鏈,高鎳三元方向與磷酸鐵鋰方向,相關公司有:容百科技、當升科技、德方納米等;在國家碳中和目標引領下,“十四五”期間風光裝機總量有望進一步上行,光伏領域中建議重點關注受益于供需格局持續緊張的硅料產業鏈,相關標的有通威股份、大全能源等;可再生能源補貼有望一次性發放,發電企業現金流情況大幅改善,綠電板塊投資價值迎來系統性重估,相關標的有吉電股份、太陽能、節能風電等。
市場季度表現
2022年一季度電力設備指數下跌17.78%,上證指數下跌10.65%,滬深300指數下跌14.53%。各子板塊中,電池指數下跌19.80%,光伏設備指數下跌19.00%,風電設備指數下跌24.90%。個股方面,電力設備行業季度漲幅前三的公司為:臺海核電(002366.SZ,18.39%),晶科能源(688223.SH,16.21%),德方納米(300769.SZ,15.79%);季度跌幅前三的公司為:中信博(688408.SH,-53.28%),*ST東電(000585.SZ,-52.20%),兆威機電(003021.SZ,-50.58%)。
行業動態
工信部:將重點從5個方面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,包括研究明確新能源汽車車購稅優惠延續等支持政策、滿足動力電池等生產需要,適度加快國內鋰資源的開發進度等。(工信部官網)
工信部等召開鋰行業運行座談會、動力電池上游材料漲價問題座談會,要求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要加強供需對接,協力形成長期、穩定的戰略協作關系,共同引導鋰鹽價格理性回歸,加大力度保障市場供應,更好支撐我國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發展。(財聯社)
住建部印發《“十四五”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》,十四五期間預計新增建筑光伏裝機容量50GW。(住建部官網)
財政部表示穩步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;支持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和技術研發;促進優化能源結構,完善清潔能源支持政策,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;推動解決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資金缺口。(財聯社)
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1-2月全國光伏發電量同比增長6.5%,風電發電量同比下降7.6%。(國家統計局官網)
歐洲風能協會統計歐洲2021年新增風電裝機容17GW,累計裝機236GW,預計2022-2026年新增風電裝機116GW。(北極星電力網)
國家發改委發布了《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(2021-2035年)》,規劃中提到了未來13年中,我國在氫燃料電池汽車方面的發展規劃,將優先對公共服務領域的車輛進行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推廣,并建設一批加氫站。(財聯社)
公司公告
貝特瑞:公司發布2021年度業績快報,預計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14.22億元,同比增長187.46%;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11.00億元,同比增長232.19%。
孚能科技:公司發布2021年度業績快報,預計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虧損9.74億元;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虧損12.85億元。
杭可科技:公司發布2021年度業績快報,預計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2.56億元,同比下降31.27%;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1.82億元,同比下降42.76%。
通威股份:2022年1至2月光伏行業保持較高景氣度發展,公司主要產品產銷兩旺。各業務板塊有效經營,取得了良好的經營結果。經公司初步核算,2022年1至2月,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0億元左右,同比增長130%左右;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3億元左右,同比增長650%左右。